立即下载
办好一所学校 造福一方百姓
——宜章县第九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综述
2016-06-29 10:10:08 字号:

  红网宜章站讯(记者 李茁 通讯员 李秀华)宜章县第九中学位于美丽的玉溪河河畔,她得山水之灵气,谱教育之新篇,是湖南省首批合格学校、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、郴州市文明单位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改样板校,是县委、县政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打造的县属优质初中学校。

  该校校长欧喜云说:“教好一个孩子,就能幸福一个家庭;办好一所学校,就能造福一方百姓。”近年来,县九中以忠诚、责任、担当的使命感,坚持“管理立校、质量兴校、特色强校”,打造老百姓身边的优质学校,十年育桃李,一路满书香。

  理念篇 师生为本,激发活力

  教育大计,师生为本。县九中秉承“提升师生生命质量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”的办学思想、“不求个个优秀,力求人人成才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自强不息,奋发有为”为校训,着力打造团结协作、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,着力培养习惯良好、素质全面的合格学生。

 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。“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”。该校大力推行“432”工程,努力寻求新思路。“4”——大力倡导“四种精神”,即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、敬业乐业的园丁精神、比学赶超的竞争精神,以此作为师德师能师风建设的标准;“3”——积极推进“三项专题活动”,即“教师家访月”活动、党员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、“师德师能师风公开承诺”活动,引领教师比爱岗敬业、比关爱学生、比教书育人、比为人师表、比终身学习;“2”——切实抓好“两个突破”,即规范教书育人行为,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求突破,解决师德师风突出问题,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求突破。

  泰戈尔在《飞鸟集》中曾经说过:“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,花的事业是甜美的,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,叶是谦逊地、专心地垂着绿荫的。”在县九中,有一大批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,他们以校为家,爱生如子,用满腔热忱、慷慨无私的爱默默耕耘着自己所钟爱的教育热土,其中,班主任就承担着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。该校共有39位班主任,大部分都曾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,2人被评为郴州市首届优秀班主任。全校148名教职工,有市级骨干教师7人、市县学科带头人53人、市级教学能手10人、县级教学能手36人、参加郴州市中考命题教师20余人。

  强化培训,提质强能。该校扎实开展“国陪计划”和“新课程远程培训”等系列教师培训活动。该校所有在职一线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的同时,认真进行培训,积极在“一师一优课,一课一名师”平台上进行晒课、评课、赛课,其中,英语科选送的课例入选教育部“一师一优课,一课一名师”优秀课例。教师们还通过微信、QQ平台,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教学疑难问题,向同科教师请教,将个人实践中的好方法、好点子上传,让大家共同分享。

  课改篇 课堂为本,着眼高效

  课改工作,课堂为本。县九中抢抓新课改契机,开展以“六步教学法”为主线的课改研究和实践,走出了一条“先学后教,少教多学”的高效课堂新路子。

  新理念激发课改活力。课程改革,理念是核心,科研是支撑。该校秉持“老师教得好,不如学生学得好”的教学理念,着力转变教师观念。各班组建学习小组,开展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式学习,课堂做到精讲多练。开展专项课题研究,构建课程文化。该校“新课程下农村中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”课题获省教育科学院重点课题二等奖,“新课程语文单元教学课型模式优化研究”课题获省三等奖,“初中数学课改教材课堂教学策略——学习方式探究”课题获市级奖。“挖掘本土资源,开发魅力宜章校本课程研究”、“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”等课题即将结题。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,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,课程资源更为丰富。大力开展“教学开放日”活动,打造个性鲜明的品牌教师。该校每周三安排老师公开课,课后召开教研组研讨会评议公开课,每月召开一次集中教研专题讲坛。近年来,该校40余名教师在省市县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等5个学科组被评为优秀学科组,科技创新省级优秀指导老师1人。

  大投入夯实课改基础。课程改革,投入是基础。为加快课改样板校建设步伐,该校加大硬件设施投入,重新装配了实验室、图书室、美术室、书法室、计算机室、舞蹈室、器乐室、多媒体室,为教室配备了网络电视,给办公室和教师配备了电脑,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,拓展了课程资源。

  重评价彰显课改魅力。课程改革,评价是关键。该校秉承“关注学生发展”的课改理念,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。把“五星班集体”建设作为德育主线,以“习惯教育”为重点,坚持教育活动月月有主题,周周有重点,长期开展“每月三好(习惯)学生”和“每周(习惯)一星”的专项评比活动,深入开展多元评价学生活动,促使班集体和谐发展。

  抓特色拓展课改空间。课程改革,提高素质是目标。该校坚持走“特色强校”之路,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《玉溪文学》和《中小学衔接教育读本》,拓展课改空间,成立了课外科技小组、文学社、田径队、篮球队、舞蹈队等学生社团和器乐、书画、摄影兴趣小组,定期开展活动,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。该校学生在文学、书法、美术、器乐、舞蹈、科技创新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有40余人次获省级奖,近300人获市级奖。

  德育篇 学生为本,文化育人

  德育工作,学生为本。县九中以精神文化引路,制度文化护航,楼道文化怡情,活动文化扬长,奏响了一支响亮的文化育人之歌。

  初中阶段,是树立正确人生观、道德观、价值观的关键阶段。该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引领作用,在教学楼和各班教室的醒目位置,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,并免费为每个学生配置写有24字的校牌,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价值观的引领。

  该校坚持以制度为保障,为学生发展护航,建立“以德育人、全员参与、自主管理、三位(学校、社会、家庭)一体”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,颁布实施了《班级管理量化细则》《学生行为守则》《学生管理条例》,实现了学校制度管理、民主管理、和谐管理。

  校园整洁、优美、高雅、规范,对学生的品德、情操能起到“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”的陶冶作用。该校坚持以楼道文化为特色,强化学校发展。精心布置教学楼道和教室,在楼梯过道布置国学文化、师生艺术作品、活动剪影,各班级布置名人名言和学生自己撰写的励志明理警句,学校门口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,展示教学业绩、表扬优秀学生、宣传相关知识,使校园更具个性和内涵,让学生看得见,摸得着,学习有榜样、行动有方向。

  该校坚持实践育人,推动学生节日、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。学校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,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,并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,定期开展艺术节、运动会、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,给学生展示平台,培养学生特长,提高文艺修养。此外,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,该校还大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“文明寝室”、“文明班级”和“星级学生”评比活动,激励学生积极向上,体现自身价值,据统计,全校3000多名学生中,共有1800余人次被评为“星级学生”,让学生人人有目标、人人有进步、人人有自信、人人能成功。

  业绩篇 质量为本,追求卓越

  学校办学,质量为本。作为省示范性高中优质生源基地,县九中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,通过创新年级管理,全面实施“年级组聘任制”,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施量化评比,能者上,庸者下,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。2011年中考,该校升入省示范性高中文化正取生人数、艺体保送生人数、7A生人数均居全县第一;学生男子篮球队在全市首届初中生篮球赛中勇夺冠军;2012年中考,7A生人数净增10人,考取免费师范生人数跃居全县第一;2013年中考稳中有升;2014年中考,7A生人数突破百人,考取免费师范生人数又居全县第一;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,该校两个项目分获一、二等奖;2015年全县素养考试,初三年级43人进入全县前120名,初二年级37人进入全县前120名,人数和比例均居全县第一,中考考取宜章一中正取生230名,考取免费师范生56人;2016年,该校学生参加市县学科竞赛,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。

  近年来,该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在高中脱颖而出,成为高考中的佼佼者,如2013年宜章县理科状元李卓焕,考取中国科技大学;2014年郴州市文科状元杨璇,考取中国人民大学;2014年宜章县理科状元文建森,考取国防科技大学。

  书香九中立大志,玉溪河畔绘蓝图。未来五年,县九中将沿着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逐步展开的坚实步伐,在建设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,积极适应和引领“互联网+”新常态,谱写更辉煌的华章。

来源:

作者:李茁 李秀华

编辑:redcloud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